杨元庆:请忘掉联想是一家PC厂商

您当前的位置: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7-09-16 00:29:32  阅读:5020+ 来源:新浪科技 作者:马苏

文/李北辰过去数十年,当科技界在向大众展望未来样貌时,对于“确定趋势”达成共识的次数并不太多,且远未达到今天他们对人工智...

文/李北辰


过去数十年,当科技界在向大众展望未来样貌时,对于“确定趋势”达成共识的次数并不太多,且远未达到今天他们对人工智能——尤其对深度学习这条技术脉络高度一致的坚定态度。过去几年,产业界似乎已达成共识:人工智能将接棒移动互联网,成为人类商业文明的下一幕,并将迎来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。


在AI大规模爆发的前夜,那些拥有庞大存量资源的巨头也借此迎来转型的最佳踏板。7月20日,联想第三次举办了全球创新科技大会(Lenovo Tech World),“让世界充满AI”的宏大主题,算是正式宣告了一次“身份切换”:他们首次对外公布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战略。


就在此时此刻,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,深度和速度,成为这个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,并在大数据,计算力和算法三股合力的联合作用下,如百年前的电力系统那样渗透进各行各业,为公众创造价值。


而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关键一瞬,联想也试图承担处于价值链核心的关键角色,杨元庆在Tech World上将联想的新使命公之于众:“联想要成为这一轮‘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’的推动者和赋能者,并通过‘设备+云’和‘基础设施+云’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。”

AI蓝图


更快的计算,更好的算法,以及更大的数据量,让这一轮AI浪潮有别于过去60年的任何一次。“1956年人工智能技术诞生,两次兴起又两遇寒冬,缺乏数据和计算力支撑,缺少实际的应用,远离现实生活是它无法被真正拥抱的原因。”——如今,各种条件的同时落地,让联想决定对人工智能敞开怀抱。


那么问题是,在拥抱AI过程中,所谓“设备+云”和“基础设施+云”的真正涵义究竟是什么。


杨元庆在Tech World上对此进行了详尽阐述。简单来说,像是某种“锚定效应”(譬如谈及咖啡人们瞬间想到星巴克),过去的辉煌让联想PC领跑者的形象深入人心,而在未来,联想仍将专注于PC——但这里的PC已非个人电脑(Personal Computer)的初始内核,而是被新技术“赋能”的个人计算(Personal Computing):联想会为现在的个人电脑和手机等设备插上“个人云”(Personal Cloud)的翅膀;还会基于自然语言,AR/VR等新型交互技术,开发带有内容与服务的新型设备;再接下来,联想还会推出个性化计算+个性化云(Personalized Computing + Personalized Cloud)——你可以这么理解,杨元庆致力于构建的“设备+云”,就是让一切设备(谁都知道万物互联时代要来了)连接到云内容,云应用和云服务,最终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:“有了AI,冰冷的设备将知你,懂你,服务你,拥有高智商和人情味。”


除了前端的夺目,在后端,联想则希望创造“基础设施+云”的坚固的技术底座。杨元庆在会上表示:联想将通过打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,实现IT基础设施的智能化,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对计算力的差异化需求;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,帮助各行各业完成智能化转型——与前端的词源升级相得益彰,“我们要让IT不再只是‘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’,而是能为企业和行业赋能,助力他们实现‘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变革’。”

三种合力


如前所述,过去数年,大数据,计算力和算法的崛起,是信息社会从“互联网+”升级至“AI+”的关键——令人欣喜的是,长期的技术积淀,让这三大核心要素恰为联想所擅长,如杨元庆总结的那样:“从聪明的智能设备,到强大的基础设施,再到智慧的云计算,对智能变革各要素的全面覆盖,是联想的独特优势。”


不妨先从算法说起。当年深度学习的横空出世,以一种无比精炼的算法模型,解决了过去复杂的输出模式。而最近几年,深度学习算法也在不断完善,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与各垂直行业的紧密结合,唯有渗透进各个行业,精密的深度学习算法才能真正生根发芽,并产生正反馈。在这方面,联想有遍布全行业的商业合作伙伴和遍布全国的地理优势,得以让其在大概率上获得先发优势。


再来看数据。


事实上,这一轮AI复兴的本质,就是将现实世界以数据-呈现,再通过神经网络消化数据——这意味着,在人工智能战场,数据本身就是坚实的护城河。


而智能时代,数据当然来自设备——这无疑是联想的最大优势,它可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全的终端设备,能产生巨量用户数据。Tech World结束之后的媒体群访环节,杨元庆特意强调了这一点:“我们有大量的设备用户,不但有终端设备用户,而且有企业后台的用户,各种设备必然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载体……不管语音交流还是图象识别,都必须有一个载体。”


谈及数据,不妨说说具体数据:联想是国内最大的制造企业数据集群,拥有超过12PB数据,数据规模仅次于BAT;联想在全球有9个数据中心,超过2000台服务器;每天新增数据量超过30TB,每天处理数据超150亿条。这些海量数据,就是联想人工智能的最佳“养料”。


最后来看看计算力。


在这方面,联想得以充分发挥作为系统厂商在软硬件一体上的能力,能提供软硬件全局优化方案,底层可以集成GPU/FPGA等算力引擎,在算法框架上支持大规模并行训练的AI平台。作为支持AI的三大基础之一,强大的计算力赋予了人工智能生命力,而超算(HPC)特别是AI超算产品则是提供超强计算的绝佳平台。


在会后专访,杨元庆就主动提及了联想的超算能力:“全球前500台最快的计算机里面我们联想有91台,排第二名。我们在25个科研院所里面,有20所科研院所是联想提供的超算。”——据悉,联想的目标是到2020年,成为增长最快,规模最大的超级计算公司。


于是不难发现,联想是全球极少的既有过硬的终端生产能力,又有巨大的出货量和云服务的全链条企业。这种逻辑下,设备,云服务和用户三者的关系将彼此促进:有更多设备,意味着它的云服务可以产生更多反馈,从而不断完善服务,这种完善又会不断汇聚更多用户。


这或许就是杨元庆眼中,联想布局人工智能的最大砝码。

智能化生存


1996年,著名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《数字化生存》一书中提出,人类将生存于一个虚拟的,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——你我过去十年的经历,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

然而20年之后,人类正在完成又一次身份跃迁,如杨元庆在Tech World演讲中所言,我们正在从数字化生存迈向智能化生存,以下场景已经或将要来临:


“只要动动嘴,无论是家里的家电,办公室的设备,甚至是乘坐的汽车都能够听懂你所说的话,主动为你来提供服务;房屋可以根据室内的人员组成自行调节温度,湿度和采光,调整成每个人都非常舒适的状态……我们生活的城市通过收集和分析车辆实时导航数据,结合深度学习对交通进行主动的疏导,大大的减少拥堵。我们离不开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,在人工智能支撑下能真正做到平等享受名师的资源,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身体监测和诊疗的服务,满足每一个人个性化的需求。”


我相信,杨元庆心中的这张“AI清单”可以一直列下去,因为这种智能化生存,也正是全力以赴发力AI的联想所希望看到的。


【本文来自投稿,文中观点不代表Xtecher立场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