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报海外版知识付费渐趋理性含金量是关键

您当前的位置: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9-09-27 15:57:32  阅读:947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邓安翔0215

上海书展现场的星空听书馆。王初 摄(公民图片)  原标题:“常识付费”渐趋理性  “常识付费”是用户付费购买常识服务,经...

上海书展现场的星空听书馆。王初 摄(公民图片)

  原标题:“常识付费”渐趋理性

  “常识付费”是用户付费购买常识服务,经过碎片化的学习,下降获取常识的时刻本钱,然后快速取得一门常识或技巧的学习方法。

  从2016年的常识付费元年,到2018年的喜马拉雅“123狂欢节”内容消费总额超越4.35亿元,常识付费一路高歌猛进。花钱“买常识”成为时下盛行的消费方法。但是,许多用户逐步发现,激动之下购买的常识付费产品未必管用。

  常识付费热潮降温

  “90后”北京白领何利是常识付费产品的忠诚用户。2017年4月,没有结业的何利花费199元购买了一款求职类课程,这是她的第一次常识付费阅历。两年多来,从英语学习到面试经历,再到电影赏析、非虚拟写作等不同范畴,何利在各个常识付费途径上花费不少。

  近一年来,走入职场的何利逐步认识到了问题。“我发现一些付费课程脱离实践生活和工作需要,‘鸡汤味’太浓,就逐步抛弃了,还有一些底子没有打开过。”何利告知记者,“囤下太多学不完或没有用的常识,反而会让人更焦虑。”

 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触。现在,在微信朋友圈打卡晒学习进展的人少之又少,良莠不齐的付费课程令一些用户感到绝望。

  本年5月,常识付费途径“得到”的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“李翔常识内参”团队宣告闭幕,引发业界重视。该产品作为途径明星产品,曾创造出上线1天销量过万的突出成绩。它的悄然离场被不少人视为近来常识付费大潮衰退的一个注脚。

  常识付费职业停下张狂扩张的脚步、进入“镇定期”已是不争的现实。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《2018年常识付费研究报告》显现,用户复购率下降和运用时长缩水已形成职业营收开端下降。我国新闻出书研究院近来发布的《2018-2019我国数字出书工业年度报告》显现,2018年用户对常识付费产品有了愈加理性的挑选,主播资源、版权资源和用户资源向头部途径加快会集。

  用户等待“物有所值”

  本年5月,微信安全中心发布《关于威逼共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布告》,依托交际途径的零本钱“裂变营销”遇阻,这在必定程度上遏止了为常识买单的盲目跟风行为。

  “有实践需要的人仍是会购买常识付费产品。”何利表明。现在,某微信大众号的非虚拟写作课程成了她固定学习的内容。从这一视点了解,常识付费适度“退烧”对职业而言并非坏事,经过大浪淘沙,会留下一批有清晰需求、安稳消费才能和理性判断才能的用户。

  与此同时,记者注意到,以内容为首要支撑的常识付费,却因内容质量的良莠不齐,成为用户丢失的症结所在。记者经过体会几家常用的付费课程APP(应用程序)发现,一些东西类途径为个别讲师和线下组织供给上传课程的途径,线上开课十分简单,缺少审阅程序。一些付费课程经过“9.9元试听”等广告招引用户,但试听后的正价课程膏火贵重,其实践功效也令人质疑。

  有业内人士指出,互联网常识供给者并无分类从业规范,“人人皆为师”下降了常识供给者的门槛,形成付费常识质量龙蛇混杂。花钱买来的“常识”,假如不是物有所值,用户黏性自然会受到影响。

  正如豆瓣内容副总经理陈辉所说,内容的挑选与建构,用户的参加和反应都至关重要。缺了任何一点,常识付费产品都会流于形式。

  付费常识的“含金量”是要害

  常识付费职业处在瓶颈期,但并不意味着其在走下坡路。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18年我国在线常识付费商场研究报告》显现,2018年常识付费用户规划达2.92亿人,估计2019年常识付费用户规划将达3.87亿人。艾瑞咨询估计,2020年我国常识付费工业规划将到达235亿元,而在2017年,职业规划仅约49.1亿元。

  现在来看,无论是用户的需求,仍是移动互联网的开展,仍然为常识付费职业供给了蓬勃开展的膏壤。回归内容,成为常识付费途径的必然挑选。《2018-2019我国数字出书工业年度报告》猜测,常识付费情感鸡汤类内容的热度将逐步削弱,专业化、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商场干流。

  早在本年全国两会上,就有人大代表主张,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常识付费途径的外部监管,途径方应树立常识供给者身份核实和职业分类等准入机制,确保付费常识的“含金量”,还要树立价格干涉机制和点评反应机制。总归,处理优质内容输出是常识付费职业开展的根底,树立完善的常识服务体系,是途径与用户树立可持续性联络的底子。